中央《决定》:健全绿色低碳6体系,碳标签、碳足迹要来了!

7月21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决定》提出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要求:建立1个机制、2个制度、3个体系。


·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


这是中国在争夺国际碳排放话语权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健全和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协同推进国内产业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增强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要知道,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制定碳排放相关政策。



一、国际上哪些国家在制定碳排放法规政策?


1. 欧盟(EU)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

这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涵盖了能源、工业和航空等主要排放行业。企业需要购买排放配额,超出配额的部分需购买额外的配额或支付罚款。


《欧洲绿色协议》

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为各个行业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和措施。



2. 中国

碳排放交易体系(ETS)

中国的碳市场分阶段实施,最初涵盖了电力行业,计划逐步扩展到更多行业。


“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

设定了全国和各个行业的减排目标,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1个机制、2个制度、3个体系

 ·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



3. 美国

加州碳排放交易体系

加州拥有自己的碳市场系统,涵盖了电力和工业部门,并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建立了联动。


联邦清洁能源计划

拜登政府提出了广泛的气候行动计划,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4. 加拿大

联邦碳定价政策

设定了碳排放价格,要求各省和地区执行碳定价系统,或者直接通过碳税形式收取排放费用。


碳市场

包括与加州的市场联动计划,以及各省自有的碳市场。



5. 英国

碳排放交易体系(UK ETS)

自脱欧后,英国设立了独立于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涵盖了电力和工业部门。


《气候变迁法》

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推动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



6. 日本

碳定价和排放交易计划

虽然日本尚未实施全国范围的碳交易体系,但各地(如东京、埼玉)已建立地方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


《温室气体减排法》

设定了减排目标,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技术的使用。



7. 澳大利亚

国家气候政策

澳大利亚政府设定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推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


气候行动计划

包括碳定价政策和减排承诺,鼓励各行业采取减排措施。



8. 新西兰

碳排放交易体系(NZ ETS)

涵盖了各个主要行业,要求企业购买排放配额,并设有碳价格机制。


《气候变迁响应法》

设定了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并推动低碳经济转型。



9. 韩国

碳排放交易体系(K-ETS)

涵盖了主要的能源和工业部门,要求参与企业购买排放配额。


《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使用法》

设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并推动清洁能源和技术发展。



10. 印度

国家行动计划

虽然印度尚未实施全国性的碳市场,但政府通过行动计划和国家目标推动减排和绿色能源转型。

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不同的政策工具,如碳定价、碳排放交易体系、减排目标和绿色技术投资等,来实现对碳排放的控制和管理。这些政策不仅针对大型排放源,还逐步扩展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对未来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产生极大影响。



二、国际上对产品贸易有哪些碳指标要求?

国际上对产品贸易的碳指标要求主要集中在评估和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GHG)排放。这些要求旨在推动透明度、可持续性和环境责任,促进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


1. 温室气体协议(GHG Protocol)

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

GHG Protocol 提供了计算和报告产品生命周期内碳足迹的标准。其《产品生命周期标准》包括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废弃处理)的碳排放计算方法。


核算范围

涵盖了直接排放(范围1)、间接能源排放(范围2)和其他间接排放(范围3),以全面评估产品的碳足迹。


2. ISO 14067

产品碳足迹标准

ISO 14067提供了计算和报告产品碳足迹的要求,标准化了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


实施指南

包括数据收集、排放因子使用、计算方法及结果报告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确保一致性和透明度。



3. 欧盟碳足迹相关政策

欧盟产品碳足迹标签

欧盟推出了产品碳足迹标签(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PEF),用于标识和比较产品的环境影响,包括碳排放。


《欧洲绿色协议》

该协议要求在进口产品中包含环境信息,推动实现碳边界调节(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对高碳排放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碳边界调节机制

欧盟等地区正在推进碳边界调节机制,要求从高碳排放国家进口的产品支付碳排放税,以确保公平竞争并防止碳泄漏。实施细节:包括对进口产品进行碳排放计算和报告,确保进口产品符合欧盟的碳排放标准。


4. 美国碳标签和标准

碳足迹标签(CFL)

美国一些零售商和品牌采用自愿碳足迹标签,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碳排放信息。


供应链碳管理

一些美国公司要求供应链合作伙伴报告碳排放,以推动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低碳贸易时代已经来了,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供应链伙伴提出产品碳标签、产品碳足迹、碳关税要求。生产企业一旦在碳排方面失利,出口产品将面临高关税等风险。



三、不停顿的东莞

“世界工厂”正在减碳


东莞市,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城市之一,长期以来以其庞大的制造业和外贸出口著称。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全球减碳趋势的推进,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国家、省市都在重点关注东莞的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以及减碳计划,东莞市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减碳措施,力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政策驱动:从财政补贴到绿色金融

为了推动减碳工作,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涵盖了财政补贴、绿色金融、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首先,东莞市通过提供财政补贴,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改造和节能降耗。无论是对引进节能设备,还是对绿色技术的应用,政府都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改造成本,也加快了绿色技术的推广。

其次,绿色金融政策成为东莞市推动减碳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政府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资金保障。企业可以通过绿色金融产品筹集资金,用于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等低碳项目的投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莞台高新产业园区】紧随祖国碳排政策

联合台商共建定制“绿色智慧厂房”


作为东莞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商企业在减碳方面也积极响应。政府通过减碳补贴、绿色认证、专项地块批复等措施,支持和引导台商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在今年6月开工建设的【莞台高新产业园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点击查看详情-->



莞台高新产业园区项目厂房屋顶将部署智能光伏系统,绿色电力直供企业。此外,园区还将搭建智慧储能系统,园区用电量的50%将来自清洁能源。



该项目是在《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背景下催生的重要成果,由东莞市水乡管委会和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规划建设,政府和台商共同参与、联合台商共建定制开发。项目结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提出以“绿色低碳、智慧智能、和谐人文、可持续发展”四大园区主题,目前已有16家台资企业入园参与共建,定制“绿色智慧厂房”,打造ESG永续发展、宜产宜居的新一代高新产业园区,通过环保认证和社会责任报告,企业能够展示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吸引对ESG敏感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入驻园区的台资企业将在绿色低碳发展竞争中保持国际贸易优势。


结语:2020年,中国正式作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碳减排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更新最活跃的领域,是大国博弈的制高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实现碳中和,需要创造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来源:莞台高新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