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岸方案】金融服务新升级,东莞助力台企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

近日,东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金融领域贯彻落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紧扣“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以“服务大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在加强台胞金融服务保障的同时,从满足在莞台资企业的金融需求出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台资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成本,在助推台资企业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上取得新成效,支持台资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东莞将如何发力?一起来看看。


主要任务

(一)金融助推台资企业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

1.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对有效帮助在莞台资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银行机构优先予以支持逐步加大供应链票据、智链通(智能制造产业链票据再贴现)、绿链通(绿色制造产业链票据再贴现)等再贴现业务办理规模,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结合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责任单位: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

2.金融支持台资企业高端化转型。探索推广台资企业“整链授信”模式,支持台资“链主企业”为上下游企业增信,构建“台资链主企业+合作银行+产业集群”的融资新模式。发挥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带头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总部集团内多元牌照、组合工具、多种产品的优势,围绕成长、成熟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带头加大信用贷款、首贷和续贷投放力度。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属地优势,深入细分行业和具体领域,加大机制、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支持在莞台资银行机构为台资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发挥外资银行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作用,在结算、融资等贸易金融领域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责任单位: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东莞金融监管分局】

3.金融支持合资企业智能化转型。借力数字化转型激活金融业和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的内生动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用贷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等高效金融服务,重点支持生产线装备智能化改造、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上云用云”等智能化转型升级项目。开发数字经济领域科技融资担保,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量扩面。【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东莞金融监管分局】

4.金融支持台资企业绿色化转型。鼓励辖内银行机构聚焦在莞台资企业节能、减污、降碳、增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等细分领域,分类施策探索普适性强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专项信贷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危化品安全责任保险及生态绿色环境救助责任保险。加强政策激励引导,有效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功能和地方信贷风险补偿、贴息、担保等政策作用,形成推动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的政策合力。强化政府信息服务,加快探索推进辖区绿色企业库和项目库、企业碳账户建设,为银行有效识别绿色项目和创新绿色融资产品提供支持。发展转型金融,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两高”企业降耗升级和绿色转型。【责任单位: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东莞金融监管分局、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二)降低台资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5.引导金融机构提升自主定价能力。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辖内银行机构继续完善贷款定价机制,进一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引导辖内银行机构要加强对其分支机构的督导考核,通过内部资金价格引导,提升分支机构发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积极性,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在莞台资企业【责任单位: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东莞金融监管分局)

6.引导辖内银行机构降费让利。鼓励辖内银行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优化内部定价机制,丰富信贷专属产品供给,积极向在莞台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合理让利。鼓励辖内银行机构对在莞台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信贷审批效率,降低资金周转成本。严格督促辖内银行机构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落实“两禁两限”规定,促进贷款利率和费用的公开透明,清理违规融资通道业务和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责任单位:东莞金融监管分局】

7.持续降低信贷转贷成本。用好“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较好、主营业务突出和稳定,但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在莞台资企业提供最长10个工作日、单笔**2亿元的资金支持,资金使用利率按转贷银行新发放的贷款利率计收。【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

8.银担联动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推动辖内银行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针对在莞台资企业的批量化融资担保业务,扩大担保覆盖面,探索“投资+担保”等新业务模式,提升融资担保水平。【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三)持续拓宽台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9.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作用。充分利用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推动两岸创新创业发展,聚焦创业投资、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增资扩产等领域,支持在莞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鼓励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台资上市后备企业,支持上市台资企业开展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形成“上市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集群”的产业架构,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辐射带动明显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委台港澳办、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各镇街(园区))

10.建设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深化与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的合作,聚焦制造业单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动态筛选符合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的在莞台资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主动为上市后备台资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明晰房产、土地产权,规范社保、住房公积金缴存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募投项目立项、用地、环评等落地服务,推动优质台资企业加快上市进程。鼓励银行为入库台资企业提供首贷、信用贷等融资服务,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入库台资企业提供增信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园区)】

11.梯次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对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在莞台资企业,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和参与辅导中介机构沟通对接,及时协调解决辅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已与中介机构正式签约并实质启动上市工作的,指导其与中介机构共同制订上市工作计划和股改方案,并对照发行上市要求梳理问题清单、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对初具上市条件的,指导其搭建内部上市工作专班,帮助引荐优质中介机构,尽快启动上市工作计划。〔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各镇街(园区)】

12.对企业上市挂牌实施奖励。经市政府认定的上市后备企业,申请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且申请资料经正式受理的,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后,按首发募集资金总额给予分档给予**700万元奖励。对成功挂牌全国股转系统并进入基础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再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专精特新专板首次挂牌的有限公司、股份制公司分别给予一次性3万元、6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财政局)

(四)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

13.推动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在莞台资企业参与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实施优化单证审核、货物贸易外汇收入免入待核查账户,取消特殊退汇业务登记、简化进口付汇核验等便利化措施。支持辖内银行机构在落实“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凭优质在莞台资企业提交的支付指令,直接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责任单位: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

14.持续推进外汇管理优化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在莞台资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台资企业统筹境内外资金划转和使用。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支持台资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有序推动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试点政策,提升台资企业境内开展股权投资便利化水平和利用外资效率。支持跨境股权投资基金投向优质台资企业。〔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


(五)加强台胞金融服务保障

15.优化提供台胞专属金融服务。支持辖内银行机构持续完善台胞信用卡业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发卡政策,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推动台胞信用卡申办便利化。支持辖内金融机构扩大台胞专属金融服务范围,便利台胞在莞创业、就业、就学、生活。〔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东莞金融监管分局】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定期协调、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对《行动方案》的工作落实情况,共同推进解决工作落实过程中发现的共性堵点、难点和问题,形成统一协调、分头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定期整理报送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二)加强督导落实。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适时开展政策实施的督查和评价工作。推动辖内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行动方案,在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主动作为、先行先试。

(三)加强宣传引导。广泛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联动宣传主要工作亮点及落实成效,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氛围,有效凝聚镇街园区、金融机构等多方合力、有效借势借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重点任务清单1.png2.png3.png4.png


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源文档


来源:东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