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心”的双向奔赴,新一代台商在东莞绽放新精彩

在东莞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台商的成长轨迹犹如一部浓缩的产业进化史。作为大陆最早吸引台商投资、台企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东莞不仅是众多台商创业起步的港湾,更被誉为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台商大本营”。


早期的台商大多扎根于传统制造业,从纺织、家具到塑料、电子零部件加工,他们凭借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产业配套与政策支持迅速崛起,奠定了东莞作为“世界工厂”的坚实基础。


如今,新一代台商——无论是接过父辈旗帜的“台二代”,还是勇于开拓的台湾青年创业者——正以崭新的姿态涌入高附加值、高创新性的新兴赛道。他们以创新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不仅推动企业自身的转型与升级,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与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台博会现场的青创馆


首先,敏锐布局“新”赛道,深度融合产业链优势。新一代台商逐步跳出传统代工思维,积极进军大健康、文化创意、智能科技等新兴领域。例如,酷漫文化借助东莞“潮玩之都”的产业底蕴,专注IP设计与硅胶工艺创新;联耀材料科技则切入健康食品赛道,推出低GI功能型大米,精准响应消费升级趋势。他们依托东莞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内需市场潜力,迅速实现从概念到产品、从制造到品牌的跨越。


其次,科技赋能与智能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新一代台商高度重视技术驱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及新材料研发,重塑生产流程与产品架构。台商陈启大团队开发的“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结合机器人自动化与AI算法,实现智能实验与多任务同步推进,极大提升了研发效能。从莞台高新产业园新入驻的台企可以发现,数控装备、电子信息、智能家居、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企业占多数,如今台企更往高新技术领域发力,积极融入经济社会转型潮流。


接着,产学研用紧密协同,构建“新”型创新生态。东莞本地高校如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依托台籍师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良性循环。台籍副教授吕杰融指出,这种模式既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也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实战型人才,进一步强化了台商在地的创新根基。


台博会现场举行的台湾青年创业分享活动


最后,政策持续暖“心”护航,优化台商发展环境。从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提供的一站式孵化、资源对接等服务,到《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实施方案》《共建台湾同胞宜居宜业美好家园若干措施》的落地推行,持续优化的政策体系为台胞台青创业、实习、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许多初创台企在资金补助、参展推广、政策辅导等方面获得实质帮助,显著缓解了创业初期的压力与风险。


从“制造”迈向“智造”,从“代工”转向“品牌”,新一代台商在东莞的实践,不仅体现了企业自身的蜕变,更是大湾区产业升级与两岸经济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当“新”赛道的潜力,遇上用“心”服务的土壤,当台商的创新活力遇见东莞的产业更新,未来,一定会有更多跨越海峡的精彩故事,在这片热土上不断书写。


来源:羊城派、东莞市台港澳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