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莞台高新产业园项目开工活动暨入园企业签约活动在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举办。7月3日,《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出台,实施产业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赋能、打造共同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五大行动,旨在将东莞打造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随后,金融、商务、科技、工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共同家园等领域陆续出台子方案,共同构筑起《实施方案》“1+6”政策体系。
东莞作为全国对台重点城市之一,立足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新路径。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下称《东莞两岸方案》),赋予东莞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四个目标定位。东莞也由此成为国务院**在广东批准设立的对台合作重大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个***重大合作平台。
《实施方案》的发布对两岸合作有何积极意义?将为东莞台商、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积极意义?本期三人行,邀请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广东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钦,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王先庆,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共同探讨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之路。
台商在东莞发展30多年,此次《实施方案》“1+6”政策体系,将有力深化两岸产业合作。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广东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钦
当前东莞正推动实施“投资年”行动,在莞台商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东莞的“投资年”行动,共同推动东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参与慈善公益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两岸社会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王先庆
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被誉为东莞台商的“第五张名片”,它不仅承载着台商在莞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台商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
记者:此次东莞构筑起《实施方案》“1+6”政策体系,对两岸合作有何积极意义?
陈宏钦:
我们关注到,《实施方案》中提到,通过实施产业深度融合行动,推动台资企业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有助于两岸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东莞作为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将吸引更多台资企业来莞投资兴业,促进两岸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而且,《实施方案》在充分落实《东莞两岸方案》的基础上,东莞增加了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两方面举措。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将打造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基地,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有助于推动两岸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落实财税支持政策,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等。这将为台商在莞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
王先庆:
《实施方案》1+6政策体系的发布对两岸合作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东莞作为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通过政策体系的支持,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两岸企业的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通过打造共同市场,东莞将积极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全面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助力台资企业拓市场、抢订单,进一步拓宽两岸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金融、商务、科技、工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共同家园等领域的子方案的陆续出台,与《实施方案》共同构筑起完整的政策体系,为台资企业在莞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政策保障。
《实施方案》还提出共建美好家园行动,依托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等特色载体平台,积极开展文化、教育、经贸、医养等领域的交流对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广泛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培养两岸青少年的共同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为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谢宝剑: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五大行动路径,旨在到2026年实现台资企业在莞稳定发展,提升莞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并推动莞台人文交流迈入新阶段。此外,《实施方案》构建1+6政策体系,标志着东莞在深化两岸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台胞台企在莞创新创业、居住生活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全面的政策支持。
其中,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台资企业在东莞市的繁荣发展,方案将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涵盖政务服务、财税支持、产业空间、金融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及涉台法治建设等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指出东莞将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在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为支持台资企业在东莞市的创新发展,东莞将研究设立东莞两岸创新发展基金,重点在创业投资、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等领域给予资金支持。
记者:继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和台博会后,东莞迎来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作为东莞第5张台商名片,莞台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将为莞台两地经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陈宏钦:
东莞台商协会的责任与担当是以走在改革的前列为使命,加速推进台商新型工业化。打造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园区,是本届台商协会的重要会务工作目标之一,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将为此注入活力。
园区将吸引两岸**人才与科技成果,推动电子信息、AI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强化产业链整合、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构建紧密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为莞台经济共融发展贡献力量。
王先庆:
园区以“签约即招满、动工即运营、竣工即投产”的高效模式推进,大大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提高了服务效率。这将为台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实施方案》指出,将推动台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在材料领域拓展与台籍科研人员的课题交流和学术研究。诸多利好因素叠加,将有助于提升台资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谢宝剑:
随着莞台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将在这里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共同推动两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莞台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是莞台两地携手共创未来的重要举措。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台湾地区的高端制造产业高度契合。通过园区的建设,莞台两地将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成为了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东莞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提供指引,将从哪些方面助力东莞台商高质量发展?
陈宏钦:
在众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在莞台资企业将努力完成数字化转型。随着《实施方案》等利好政策的不断释放,台商在东莞发展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振。这种信心不仅来源于政策的支持,更来源于东莞这座城市本身所具备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这些政策支持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台资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越的发展条件。反过来,这些政策的实施又将会推动台胞台企在东莞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台湾地区高端制造产业契合度高。东莞建设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将深化两岸创新发展,积极携手台胞台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为“老台商”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为台湾青年进入大陆市场、投资创业提供了**的机会。
王先庆:
开拓市场方面,通过鼓励和支持台湾行业公会、台胞台企来莞办展办会、参展参会,对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境内外参展实际发生额按规定给予支持,将有力加大台资台企国内市场开拓力度。东莞还将积极申报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建设。通过构筑“中欧班列”陆上物流大通道,支持“中欧班列”提质增量,助力台资企业开拓中东欧新市场。
《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维护台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落实台胞在莞的同等待遇政策,让他们在莞工作、生活更加舒心、安心。
谢宝剑:
《实施方案》1+6政策体系的出台,为东莞台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一方面,通过政策引领与机制保障,为东莞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指引,确保台商在莞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定吸引台胞来莞学习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台胞在莞发展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另一方面,通过筹备台博会,以展会平台展示两岸创新发展成果,促进两岸企业交流与合作,为台商拓展市场提供有力支持。加快建设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吸引更多高端台资项目入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来源:东莞日报、东莞+、记者(杨梓跃、王宝光)、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