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反诈】谨慎!谨慎!再谨慎!教你快速识别虚假网络投资类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是近年来高发的诈骗类型之一,危害严重,损失巨大。诈骗分子往往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利用虚假平台或虚假信息诱导受害者投资,最终卷款跑路。


真实案例


市民钟先生在家休息的时候,有一名声称是钟先生直属领导哥哥的陌生男子,添加钟先生微信好友,而且也推荐了投资项目,钟先生心想是自己直属领导的亲戚,没有去怀疑。

接下来,对方提供了二维码让钟先生下载投资App,还把钟先生拉进好几个项目投资的群聊讨论行情。下载后,钟先生就注册账号并且联系客服充值金额用于购买项目,不久,对方发来银行账号让钟先生充值,随即账号马上显示金额。

客服称App就是操作购买项目投资的,里面有很多项目,每个项目有标明价钱、期限和返利金额,直接点击购买往里面充值即可,等期限后本金和返利会自动回流至App账号上,然后才可提现操作。

钟先生从2024年中已经开始操作了,期间还提现几次,于是深信不疑,听取群聊网友的建议操作。

直到最近,钟先生发现App无法登录,其中一个群聊表示这是诈骗软件,钟先生才幡然醒悟于是报案,共计损失40多万元。



常见的作案手法

一、“高收益”诱惑

宣传“保本保息”“日赚千元”等夸张收益,利用人性贪婪心理,诱导下载虚假投资平台。


二、假冒正规机构

伪造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资质,甚至冒充知名投资专家,伪造盈利截图或授权证书


三、社交平台引流

通过社交软件(如微信、QQ、短视频平台)添加好友,拉入“投资群”,用“托儿”营造虚假繁荣


四、小额返利诱骗

初期允许提现小额收益,获取信任后,诱导加大投入,随后以“系统故障”“账户冻结”等理由拒绝提现。


五、境外平台操控

宣称使用“国外期货”“数字货币”等难以核实的投资标的,后台人为操控涨跌,制造亏损假象。



东莞市反诈骗中心提醒

保持理性、多方核实,才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投资理财请选择银行、证券公司等正规机构,切勿轻信“一夜暴富”的谎言。做到以下几点:


核实条件资质,警惕“三无”平台

查证机构合法性:通过证监会、银保监会官网或官方APP(如“国家反诈中心”)核实平台是否具备金融牌照。

警惕境外平台:对宣称“境外上市”“国际投资”的平台保持警惕,国内合法投资需通过正规渠道(如银行、证券公司)。

拒绝私人转账:任何要求转账到个人账户或非对公账户的行为均属诈骗。


理性看待收益,拒绝“暴利”陷阱

牢记风险规律: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宣称“稳赚不赔”的项目几乎都是骗局。

对比市场行情:若收益率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如年化超10%且承诺保本),需提高警惕。

学习基础理财知识:了解正规投资渠道(如股票、基金、国债)的常规收益范围,增强判断力。


保护个人信息,慎点陌生链接

不点击不明链接:警惕短信、社交软件中发送的“投资平台”链接,可能是伪造的钓鱼网站。

不泄露个人信息:切勿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

谨慎加入投资群:群里可能全是诈骗分子伪装,所谓的“导师”和“成功案例”均为话术。


使用官方渠道,多方验证信息

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避免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直接安装,防止下载木马程序。

核实“专家”身份:查询所谓的“投资顾问”是否在证券业协会备案(官网可查)。

咨询正规机构:对投资产品有疑问时,直接联系银行、证券公司客服核实。


保持警惕心理,及时沟通止损

警惕“内幕消息”:真正的内幕交易属于违法行为,陌生人提供的“内部渠道”多为骗局。

与亲友沟通:投资前多与家人或专业人士沟通,避免冲动决策。


END


来源:东莞反诈、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