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隐蔽性强、扩散范围广、资金转移快、打击难度大等特点,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以“捐赠返现”、“捐赠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财”等名义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形象。
为进一步加大慈善领域反诈宣教力度,提高社会公众识别防范相关骗术的意识和能力,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现联合发布风险提示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因此,任何声称通过捐赠可以获利的、对求助者承诺将提供资助但要求预付费用或提出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等要求作为交换资助条件的,均属于违背慈善宗旨、涉嫌违法的行为。敬请社会公众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社会公众在向某组织捐赠前,可以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该组织是否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等信息。面对一些“捐款”链接时,应当加强对相关银行账号等信息的核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慈善组织的行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范,社会公众如有发现慈善组织有违法违规行为,请立即向民政部门咨询、举报,咨询举报电话:22832571。如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正遭遇相关诈骗的,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注意收集、保存好相关证据,报案电话: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