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师生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师生家长们:
近年来,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其中,涉及到师生和家长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主要有:1.刷单诈骗。2.网上贷款诈骗。3.冒充老师索要各类费用进行诈骗。4.利用非官方平台交易游戏装备进行诈骗。5.冒充客服帮助注销校园贷诈骗。6.冒充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人员诈骗。7.投资理财类诈骗。8.虚假购物诈骗。9.冒充领导、熟人诈骗。此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无孔不入,被骗群众遍及各行各业,在此,提醒各位师生、家长提升防范意识,及时安装“金钟罩APP”,开启全方位诈骗预警,请务必熟记以下内容:
1.刷单就是诈骗;
2.网贷让你先交钱就是诈骗;
3.网恋交友带你投资博彩稳赚不赔的就是诈骗;
4.冒充快递、商家客服主动退款的就是诈骗;
5.“客服”要验证码、要“屏幕共享”的就是诈骗;
6.绕开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游戏装备就是诈骗;
7.贩卖个人、他人电话卡、银行卡涉嫌违法犯罪。
特别要提醒的是,诈骗分子通过大量收购他人的电话卡、银行卡实施诈骗行为以及转移诈骗资金,为打击上述行为,国家决定持续深入开展“断卡”行动,打击、治理、惩戒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的行为。如学生、家长将个人开办的电话卡、银行卡出售或者转借他人使用,上述电话卡、银行卡一旦涉及诈骗案件,开卡人、贩卖人员将涉嫌刑事犯罪,目前,全省已经有多人因贩卖个人、他人银行卡被刑事拘留以及被银行限制使用银行卡业务。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1.未知链接不点击。
2.陌生来电不轻信。
3.个人信息不透露。
4.转账汇款多核实。
以下为2023年国家反诈中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请师生和家长点击链接查看。在提高自身反诈防骗意识的同时,请积极向身边的亲友宣传反诈防骗知识,如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有疑问或需协助,请及时拨打96110进行咨询。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反诈中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东莞市教育局反诈工作专班
2023年6月17日
来源:安管科、东莞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