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持居住證將享戶籍人口同等公共服務

十一月十八日,東莞市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出台了《關於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問題,針對戶籍改革、居住證改革、外來務工人員入戶、公共服務供給等民生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戶籍改革:取消農業與非農戶口區分
記者瞭解到,未來東莞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和市民化。十一月十八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介紹,東莞人口倒掛問題較為突出,人的城鎮化任務艱巨,東莞將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尊重市民個人意願原則,穩妥推進人的城鎮化進程。
在戶籍制度改革方面,《意見》提出,東莞將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的區分,保持東莞本市進城落戶農民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地經營權和集體收益分配不變。對此,袁寶成解釋說,東莞將會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權益,做好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等工作,「讓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享受到與城鎮戶口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
居住證:推進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
根據《意見》規定,東莞將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實現流動人口在東莞按照規定憑證享受就業、教育、醫療、計劃生育、社保、公共文化、救助、證照辦理等服務。同時,東莞還將拓展居住證在商業、金融業、服務業等領域的使用功能,加快實現一證多能、一證通用。
東莞將逐步推進涵蓋異地務工人員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將更多異地務工人員納入就業創業、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範圍。袁寶成強調說,東莞要探索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的批次清單,「讓居住證持有人逐步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
人才入戶:讓更多務工者轉戶籍人口
根據《意見》規定,東莞將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科學制定人口發展規劃,依法確定合理的人口遷入條件、規模和目標,通過建立和完善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標識、以人口基礎資訊為基準的人口基礎資訊庫,為制定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提供信息支援。
據介紹,東莞將完善並落實包括積分制入戶在內的人才入戶政策,優化調整積分設置,加快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可以適應城鎮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的人員落戶問題,讓更多符合條件的常住異地務工人員轉化為戶籍人口。
公共服務:提高異地務工者子女就讀比例
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意見》規定,東莞將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新增社會服務設施的佈局和配置,做到鎮街全覆蓋,必要設施覆蓋到社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升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生活保障標準,解決人民群眾生活的後顧之憂。
根據規定,東莞將探索符合東莞實際的新型住房保障模式,建立以公租房為主體,覆蓋中低收入戶籍人口並惠及常住異地務工人員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解決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逐步改善穩定就業的常住異地務工人員的居住條件。
袁寶成透露,東莞將擴大教育學位資源,通過挖掘公辦學位潛力、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等多種途徑,增加積分入學學位供給,逐年提高常住異地務工人員和隨遷子女就讀比例。此外,東莞還將擴大基本醫療服務覆蓋範圍,同時完善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
社會融合:提升異地務工者歸屬感、認同感
記者瞭解到,推動社會融合是人的城鎮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東莞將重點在組織歸屬、政治參與、公共服務、文化認同等方面,大力支持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發展,吸收異地務工人員參與社會治理、進入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提升其歸屬感和認同感。
據透露,東莞將推進異地務工人員參與社區治理試點工作,探索選拔長期在本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優秀的異地務工人員黨員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適當增加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中異地務工人員的比例。
此外,東莞將進一步完善扶持創業和引進人才的各項政策,運用財政支持、創業投資引導、政策性金融服務等手段,鼓勵全國各地高校畢業生和各類人才在東莞創業,同時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解決好戶籍高校畢業生、戶籍農業轉移人口、戶籍城鎮困難人員等人群的就業問題,讓更多人通過城鎮化就業有序實現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