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局长黄慧红日前接受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一行专访,就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与两岸融合发展之间有哪些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以及如何整合莞港澳台支援集聚的独特优势等问题做出回答。黄慧红表示,粤港澳正在开展的机制化合作,对于莞台、粤台下来的合作都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来源:中评社、东莞台港澳之窗
黄慧红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对于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来看,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充满经济活力的区域,将进一步推动广大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以及对祖国广阔发展机遇的认识。
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粤港澳正在开展的机制化合作,对于莞台、粤台下来的合作都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比如在便利港澳同胞在粤就业方面,省里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认可的有关文件,对于下来便利台胞就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包括与港澳地区社保、医疗衔接,各职能部门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有一些探索性的举措,对于我们下来进一步落实台胞同等待遇方面有积极借鉴意义。
黄慧红表示,我们在落实《东莞方案》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发挥东莞台港澳资源集聚的优势,会同各职能部门探索研究将莞港澳机制化合作的经验运用到莞台合作中,推动台胞就业、居住、生活进一步便利化。
至于今后将会如何在“整合”两个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对此,黄慧红表示,事实上,我们从2019年机构改革后就一直在做这样的整合工作。凭借东莞台港澳资源集聚的独特优势,我们在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举办莞台港澳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如大学生夏令营、篮球赛、羽毛球赛、融·和文化展等;在推动台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我们也有不少的探索,包括依托东莞台博会平台,吸引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台资企业参展,邀请港澳地区采购商参会;同时,我们推动台商协会和外商协会、市工商联等港澳企业、民营企业有关协会联系沟通,为台资企业与当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搭建各种桥梁。
黄慧红表示,《东莞方案》提出了“四新”的目标定位,其中一个就是“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这为我们下来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与台港澳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支持。下来,我们将会同市文广旅体局,探索提升当前莞台港澳交流文化、体育、青少年等各领域、各群体交流活动的影响力,吸引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台港澳同胞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力争“青春你我荟莞邑”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平台等品牌活动提级增效,打造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具广泛影响力的文体交流品牌。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广东省对台交流基地”鸦片战争博物馆以及市台商协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和市台联会等涉台平台的作用,创新谋划更多体验式、沉浸式、交互式莞台港澳文体交流、青少年交流活动。同时,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也是台港澳企业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接下来我们也将用好这一桥梁,谋划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于11月28日至30日赴东莞参访报导,行程包括拜访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市发改局,参观东莞市台协、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并采访有关负责人,以及举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实践与机遇”座谈会。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由中评社的七位青年团员共同组成,访问团团长为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林艳,访问团成员包括: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社新媒体主任高映竹、中评社港澳部副主任卢哲、中评社记者段晓鲁、陆文煜。